说课稿

时间:2025-04-12 04:52:20
精选说课稿汇编10篇

精选说课稿汇编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单元的计算是本册教学的重点。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不同,这里以十为计数单位。例如20+10,计算时想2个十加1个十是3个十,就是30。这样安排,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相同单位的数可以直接相加、减的认识。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打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使学生养成自主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二、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我觉得很有必要剖析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

1、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

2、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掌握。

三、说教法。

1、“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在教学中,借助带同学们去看花生动情境,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

2、在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时通过讨论、交流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索,显示不同算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的理念。

3、练习以学生喜爱的游戏、比赛形式进行,淡化“练”的痕迹,巩固和实践相关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四、说教材和学法。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的教学方法为主,创设了看花的情境,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摆一摆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来体验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体现了“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功能。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那老师就带你们去花园逛逛吧!可是工人叔叔说你们要是想去的话必须闯过两关。大家有信心吗?好,请看……

1、出示复习题。

师:大家真的是好厉害呀!过关了。请跟老师进花园欣赏吧!

2、出示各种漂亮的花。

师:现在花园里又运来了一些花,想看一看吗?

3、出示例1。

(设计意图:创设带同学们去看花的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欲望。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探究新知。

1、看着这些花,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同学们说一说。

2、你能自己提出不同的问题吗?(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4、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列式计算?指名回答。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5、全班交流,优化算法。

6、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7、全班交流汇报。

8、继续探究。

师:有一位小朋友要买10盆,同学们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指名回答。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买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1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花园中欣赏花的情景中,通过观察,发现并提出了多种数学问题,然后组织学生思考计算方法,再相互交流,这种安排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思考和合作交流中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留给学生探索、思考、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运用同桌讨论、小组交流的方法,得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不同计算方法,体现了《标准》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六、巩固延伸 。

1、接力赛.(学生竖行排列,第一名同学得出结果,告诉第二名同学继续计算.)

20+60→( )-30→( )+50→( )-40→( )+10……

2、帮小熊改错.

90-20=7( )50—30=80( )

40+1=50( )30+20=10( )

3、邮递员送信.

在黑板上贴出小猫、小象、小熊猫、小猴四个信箱发给学生一张口算卡片,根据得数放入正确的信箱.

20+20 50-20 10+40 60-40 40-10

30+30 90-40 80-10 30+10 10+50

(设计意图:将“枯燥”的计算练习用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出现,淡化了“练”的痕迹,容易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同时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乐,“乐在活动”中。)

七、 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些什么?

说课稿 篇2

一、创设情境引入

师:各位小动物们,大家好,我是喜鹊姐姐。今天由我来为大家主持水果大餐。小猫、小熊、小狗、小兔子们,你们都把自己爱吃的水果带来了吗?喜鹊姐姐也给你们带来了丰富的水果,请看大屏幕。

二、整体感观。

师:怎么样?感觉如何?谁能用一句表示感叹的话来说说你的感受。小青蛙,你说得真好!小白兔,说得不错,小松鼠,好极了!大家都能从水果的多少、颜色、味道说出自己的感受!看得出来,你们都非常爱吃水果,对水果有种特殊的感情,一提到它呀口水都快流出来了。那你们能告诉喜鹊姐姐你们 ……此处隐藏14191个字……注地理解诗歌的内容,融入到诗歌优美的意境中去。

(2)音乐:播放抒情柔美的音乐与诗歌整合起来。

(4)大小图片若干张:为创编诗歌作准备。

说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

1、分段教学,音乐导入

2、看图理解诗歌内容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4、创编诗歌

说活动设计特色

1.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幼儿的智力是多元的,语言也是如此。那么,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和创新的意识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使得活动开展得很唯美,符合诗歌教学本身的需要。

2.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根据《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鲜艳的画面色彩,生动有趣的形象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3.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在本次活动中,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开展教学,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将为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课稿 篇10

《学弈》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孟子·告子》。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从平凡小事中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文章先说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然后写弈秋同时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截然不同,最后指出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在智力上有多大差异,从而揭示出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中心思想。选编本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习要专心致志,有利于学生继承和发扬刻苦学习的优良传统;二是因为它短小精悍,文字较为浅显,适合小学生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了学习方法,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结合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本文体裁的特点,以及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1. 读通、读懂文言文,能够结合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 以学生为本,通过对比、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4.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小学课本上涉及的文言文还很有限,因此,本文在整个语文学习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虽与现代文在用词造句和朗读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从小学开始,在学习成语、古诗词、名言警句的积累基础上,让学生接触一点文言文,初步感知其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道德观点,对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有帮助。但是,与现代白话文相比,文言文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从理解课文方面看,本课教学,是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学习,学生非常好奇,但遇到困难如何消除为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有学习兴趣,达到思维兴奋点是组织教学的关键。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所以,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通过范读激趣,初读感知,细读探究,熟读成诵等过程,既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同时又激励学生的兴趣、意志、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是读,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主要渗透朗读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结合注释,疏通全文,品读文言文的韵味,感悟文言文所揭示的道理。

下面重点说说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的设计。这篇文言文可以用一个课时来完成教学,本课时的教学过程我一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揭题,激学文言文之趣

首先,我直接板书课题《学弈》,让全班把课题读一读,然后在学生进行了预习的基础上,提问“弈”是何意,再指出本文选自《孟子·告子》,并简单介绍孟子。以这种揭示课题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了解孟子,激发学生对古代文人的敬佩和赞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言文,学校文言文的积极情感因素。

二.诵读,品文言文之味

文言文是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传统,只有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领悟

其韵味。在诵读这一环节中,我会先向学生示范读,以便让学生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规范语速。接着,让学生自由诵读,再请学生示范读,在此过程中,我会对学生的朗读做适时指导。最后让全班初步有感情地齐读。要学会文言文,首先要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此,本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示范读,学生学着读,教师指导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读出文言文的音律美,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同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做铺垫。

三.合作,通文言文之义

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文言文比较少,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帮助学生在课后阅读文言文,我会在这一环节中,教给学生两种方法:一是结合文中注释疏通文义法。例如“弈秋”是人名,“通国”是全国等。二是对于一字多义的情况,我会引导学生把对字词的理解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意思。例如“惟弈秋之为听”的“之”起提宾的作用;“一人虽听之”的“之”是代词,指弈秋的教导等。同时,我会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团结合作,共同疏通文义,从而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探究,明文言文之理

通过前面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确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探究这一环节中,我将引导学生明白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从而顺利实现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然后,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时的主要内容,进行课堂小结:弈秋,诲二人弈,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三心二意,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则前者强(胜),后者弱(败)也。

接着,结合教学目标和课后习题,我会布置如下亮两项作业: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 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该简明扼要,形象直观,使学生对文章内容一目了然。本课时我的板书设计贯穿于我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两种不同学习态度下的两种不同学习结果,表明做事应该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学 弈

专心致志 强(胜)也

三心二意 弱(败)也

以上就是我对《学弈》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情适时作出调整。

《精选说课稿汇编10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