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省编语文新教材的整体结构是总分总。初一册是总,所谓“总”就是把语文学习中几个共同的带有关键性的问题,集中起来组成几个单元,让学生一进初中就认识到这些问题同学好语文的关系,引起注意,形成观念,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其中之一就是要懂得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学会观察生活,用语言文字去反映生活中的人和事以及景和物。该册第五单元“观察、反映生活——景和物”的教学,就是体现这一关键性问题的重要单元。它是在上一单元“观察、反映生活——人和事”的学习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反映周围景和物的方法,并培养这方面的习惯,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百草园》是该单元的首篇课文,编这篇课文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明确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重要性,初步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材重点:
1、观察和描写景物时抓住景物的特点,注意一定的顺序。
2、描写的语言形象、准确。
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掌握14个字,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观察景物、描写景物的方法。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二、学情学法:
初一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写景往往比较概括,不够具体,条理不够清楚,重要的原因就是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掌握观察的方法。国际著名的心理学家皮阿杰研究表明,初一学生观察力已有一定的发展,但比较肤浅,缺少精确性、概括性。培养初一学生的观察力,必须经常不断地向他们明确地提出观察目的和具体方法。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际,因此本课的教学要让学生学会观察、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另外,在本文的作者教学中让学生掌握识记文学常识的方法——名、时、地、评、作。
三、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目标以及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本人的特长,采用“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八字结构模式。读是学生感知教材;议是分析、理解、掌握教材;练是巩固、应用新知识,形成技能;讲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读、议、练,讲清规律。读是基础,议是关键,练是应用,讲串始终。
这种课堂教学结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是依据心理学情感、意识倾向性的发展知识在教学中的重大作用。
四、教学程序设计及特点:
本文的教学时数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的教学要点:
1、新课导入:教师指出学生在写景及观察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是学会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这样既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又让学生明确学习本文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时有个思维定向,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介绍作家:本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第一次学习鲁迅的作品,所以很有必要介绍作者。在板书课题后,可结合注释①②,让学生指出掌握文学常识要记住几个要点。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学习文学常识的方法,要记住五个方面:名(作者原名、字、笔名等)、时(作者生卒年代或时代)、地(作者籍贯)、评(人们对他的评价)、作(作者的代表作)。这是本文教学中让学生掌握的第一个学习方法——掌握文学常识的方法。
3、检查预习: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给要掌握的生字注音,掌握14个字,落实本文的字词教学目标。
4、读:学生听课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从而把握全文的中心和主要内容,为下面的“议、讲、练”打好基础。
5、议、讲:通过分析第二段对百草园的景物描写解决教学重点问题。教师可针对教学重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启发、点拨,落实本文的能力训练目标。
教师可出示小黑板,设计如下问题:
①课文描写了百草园的哪些景物?是用什么句式把这些景物串联起来的?
②这些所描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选用了哪些词语?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描述的?
③这14种景物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和描写的?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④作者在景物描写时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
⑤为了表现儿童情趣,为了写出百草园的乐趣,作者在写景中写了几件趣事?
在分析讨论中让学生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落实本文的情感教育目标,使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起到思想教育的效果,体现了语文课的本质和特点。
在讨论分析后,教师小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本文的第二个学习方法——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最后齐读第3自然段,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的教学要点:
1、复习文学常识及描写观察景物的方法,熟读第2段,巩固前一课时的内容。
复习的目的是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著名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变量和时间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刚刚记住的材料最初几小时内的遗忘速度很快,两天后就缓慢。一句话,就是“先快后慢”。因此,要巩固第一天所学的知识,第二天就必须及时复习,使记忆内容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不致遗忘。
2、读、讲、议第3自然段。
①指名读这一自然段,让其他学生找出写捕鸟动作的动词,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教材内容。
②学生找出动词后,然后采取置换法加以对比,如把“支”换成“顶、撑、架”,把“撒”换成“放、摆、扔”,把“系”换成“扎、捆、绑”,把“罩”换成“盖、压、扣”。然后让学生细心品味,讨论对比,明确本文用词的准确性,落实本文的教学重点二。
讨论后教师可再设计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描写得这么准确?让学生明白,描写准确除了要有丰富的词汇外,首先取决于观察准确,鲁迅幼年时曾热衷雪地捕鸟,十分熟悉这一游戏,所以写得这样准确、简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观察对于描写景物的意义。
3、读、讲、议第5段。
①齐读第5段,然后讨论“我”离别百草园的心情,讨论时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②教师总结归纳。本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节选,最后一段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因最后一段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难点,学生理解较难,教师要予以重点讲解。
4、教师总结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5、作业:从形状、动作、颜色、滋味、声音等不同角度观察一景物,并把它描述下来。
说课稿 篇2一、教学内容
《有理数的加法》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四节课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应 ……此处隐藏6338个字……>
一、导入新课:
晴朗的夜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由1000亿颗以上的像太阳一样靠自身发光发热的恒星和无数星云、星团构成的一条淡白色的光带,就是银河。这条光带就像一条流淌在天空中发光的河,所以被称为银河或天河。(出示课件)
湛蓝的夜空,闪闪的星河是那么地神秘而令人神往。这节课我们就来问银河。
二、新授课:
(一)学习生字
1、师范读课文。同学们似乎意犹未尽,现在就请你借助书下的拼音自学课文中出现的生字再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2、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学习成果,摘取智慧之星。老师随机点击星星,出现生字请你认读,并加以分析,答对了这颗星星就送给你。
3、请同学们带着所摘取的星星一起去问银河。]
(二)学习课文
1、文章中问了银河那些问题?
随机学习量词“阵”,完成量词填空的习题。
2、指导朗读:问问题要用什么语气来读?自己试着练一练。
3、文章中还问了哪些问题?文章中的小动物可爱吗?为什么?
随机学习拟人的修辞方法:这些小动物都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动作、特征,这种方法就叫“拟人”的修辞方法。我们也来试一试。(出示练习题)
4、作者的语言这么美,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练习读一读。
5、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如果积累下来多好呀,谁来试着把你喜欢的的句子背一背。
(三)拓展延伸
文章中把银河当作了一个可以交流对话的伙伴,当作了一条就在身边流淌的小河,随时准备扑进河水中去嬉戏玩耍,还有那么多的问题要与银河去分享,你能模仿文章中的句子也来向银河提出问题吗?
说课稿 篇6一、教材分析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通过“鱼出水面,燕子低飞”这些自然现象说明下雨前动物的特点以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根据教材知识螺旋上升的这一特性,结合新课程提出的低年级学习要求,能“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综合文本内容,使学生“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篇文章读来生动有趣,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身便的自然科学知识。不仅能引导学生留心身边事物,注重观察,而且激发了学生探究身边自然科学现象的兴趣,从而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教法、学法
儿童有与生惧来的探究需要,好奇心强,喜欢追根问底,他们已经初步有了“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体悟,在读中积累、内化,在读中欣赏、超越,辅以“思、议、评、演”等手段,注重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真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奥妙、魅力,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此,我把教学目标拟订为:知识目标:自主学会5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底朗读课文。能力目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感悟课文第一段,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情感目标: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基础教育发展纲要》指出:“素质教育基本点之一便是面向全体,从‘无人教育’转为‘为人教育’,将学生看成人,具有很大潜能、具有创造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所以,我把学生自主质疑或交流讨论后的处的难点、疑点,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并努力引导学生体悟、欣赏小鱼的内心世界,抓住文章中的对话,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设计
在确定了课文的教学目标湖,紧紧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自身特点,以自主学习为主,让学生们在张扬个性中边学、边悟、边积累、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受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一)初读识字,感知文本。
1、课文(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你知道了什么?随机出示句子:“哦,原来是这样!”小白兔明白了(!)指名读你觉得这句话该怎么读,为什么?(2)什么疑问吗?师生共同梳理问题,归纳问题。低段学生注重识字、积累,在会认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挖掘疑点,引导质疑,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其目的性强,既激发了兴趣,张扬了个性,又使学生主动参与,在读书中自己挖掘到文本的答案,在探究中形成能力,发展能力。
(二)创设情境,体悟文本。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小鱼在水里很闷,我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观察入手,结合阅读,感受文中小白兔和小鱼的心灵世界。a)出示课件观察:谁能看着图说一说?(小兔图)t:小白兔看到了什么?随机引导:小白兔怎么想?怎么问?(随机出示“奇怪”)小百兔为什么感到奇怪?t:课文中哪一部分写了这幅图的内容。(我会读)出示小白兔问的话,朗读感悟。(课件)1、听录音2、你认为小白兔的话应该这样读?(读出奇怪的语气)引导说:小鱼怎么回答小白兔呢?(8分)
(1)看课件,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小鱼说些什么?小结:是呀,小鱼在水里垂头丧气,无精打采。那你再读小鱼的话,肯定会读出不一样的感觉了,
(2)示小鱼的话。再指名读
(3)你从小鱼的话中,得到什么信息?
(理解“闷得很”“透透气”)新课程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体会人物感情时,我让学生不断的读,不断的提高,对每一次读都即时评价,努力让学生在一次次读中,从文字材料中探究“鱼出水面”的根源,从而挖掘出这一现象的实质。
(4)潜心品读,内化文本
教学效益的真正体现是单位时间内学生收获了什么,收获了多少?有了哪些进步和发展。当学生感知体悟了文本后,我还引导学生潜心品读它,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初步受到热爱科学的思想教育的同时,内化语言文字本身,内化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情感,达到品读成诵,达到为我所用。课堂上,学生对于小白兔为什么感到奇怪,小鱼在水里的情景,通过课件,都以感受的十分真切,并用自己的朗读体现出来了。我又安排演一演活动,让学生把文本再先出来,由于前面读的到位,学生自然演的也十分精彩。
四、课后反思这一课,我主要是要体现学生的探究性学习
但在实际操作中,我引导学生你读懂了什么?第一个学生回答“我读懂了这里有一个多音字,‘空’”,这时,我想既然提出了字词,那就先解决吧,不料学生一发不可收拾,接下来的学生都讲了“我学会了哪个字”把我的教学设计全打乱了。现在回想,如果当第一个学生出来时,我就应即时引导,让学生回到课文内容上,从内容找疑点,展开学习,这样。探究的氛围可能体现的更好。从这里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每一堂课都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教师的课堂机智如何。由于经验的不足,在对待课堂突发事情时,没有冷静的教学机智,没有妥善处理好教学程序。今后因在这方面加强锻炼。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