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5-01-27 04:53:01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通常会被要求事先制定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及新词。

2、了解按游览路线连段成篇的方法及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3、学习“孔隙”一段的描写方法,写一段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5、了解金华双龙洞奇异的景象,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双龙洞的奇异的景象,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资料、丰富课外知识,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初步了解过渡句在文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孔隙”和“内洞”是全文重点内容,也是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读中感悟,了解到“孔隙”和“内洞”景观特点。

【教学用具、学具准备】

石钟乳、石笋图片数张,维美光盘。

【板书设计】

记金华的双龙洞:

金华──罗甸──山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 一 课 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简介作者叶圣陶。

3、学习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意思。

4、逐自然段读课文,了解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5、练习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一、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学生读课题)。

我们随着叶圣陶老先生从金华出发,经过罗甸,就渐渐入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哪些景物?

二、学习课文

1、学习二、三段:

⑴ 默读,画出沿途景物。

⑵ 看到文中景物描写,你想说什么?

⑶ 有感情读2、3段。

2、学习第五段:

⑴ 过渡语:

山上景色美,双龙洞呢?读课文,看我们随叶老游览了哪些地方?你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板书(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⑵ 很多同学对“孔隙”和“内洞”感兴趣,那我们就先学习这两处,看孔隙。

⑶ 课前,不少同学查阅了双龙洞资料,谁来说说你了解到的孔隙什么样?(学生简介)

⑷ 如欲观赏内洞美景,唯有平卧小船、擦崖逆水而入,这种游览方式堪称一绝,我们也去感受一番!

⑸ 自由读,结合语句谈谈游览孔隙后给你留下的感受。

个人学习后,小组内互相补充。

⑹ 汇报:

窄小 船小

低矮 行船方式

乘船姿势

乘船感觉

⑺ 看过孔隙光盘。

3、学习6~8段:

⑴ “洞中有洞洞中泉,欲觅泉源卧小船”,过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我们看到了什么?结合文中语句谈感受。

⑵ 汇报:

① 看到黑、大,洞顶的双龙和各种石钟乳和石笋。

② 读中感悟,双龙、石钟乳、石笋的美和奇特。

知道双龙洞洞名的来历。

③ 师生展示石钟乳图片,加深体会。

4、学习第4段:

⑴ 过渡语:

学完内洞,咱们再来看看外洞和洞口,请你们自学。

读一读课文,看看外洞和洞口有什么特点?

⑵ 自学汇报:

洞口 宽 外洞 高 大

三、了解过渡句作用

1、学完双龙洞,作者介绍的最详细的是哪个地方?为什么作者不先写这儿?这样重点不就更突出了吗?

(游记要按游览顺序来写)

2、指板书,说说作者的游览路线。

3、把文中描写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找出来。

4、请你们按顺序读读,体会它们的作用。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内天然形成的景观令人惊叹,其实,我们国家还有不少自然形成的奇异景观,介绍你知道的景观。

五、作业

搜集祖国奇异景观资料,两周后办图片展览。

第 三 课 时

1、检查朗读。

2、检查字词情况。

3、处理课后练习,指导仿写。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篇一:三年数学《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有多重,知道“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运用千克、克、吨的有关知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提高估计能力,感受质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了解1吨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吨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

掌握“1吨 = 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1.故事引入。

师:同学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故事吧。同学一定要认真看,看完故事还要回答提出的问题呢!(出示微视频,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出示1头大象的问题情境“你知道我有多重吗?

师引导学生思考:用我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说明大象有多重,你认为合适吗?从而自然引出质量单位“吨”。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

(引出课题:1吨有多重,并板书)

二、探究交流,感知新知1、利用多媒体出示书上画面。

(1)出示图片,请同学读一下数学信息。

(2)请同学列算式独立算一算,然后交流一下计算结果。

2头牛约重1000千克;10桶油约重1000千克;

20袋面粉约重1000千克;40人约重1000千克。

(3)小组汇报。你发现什么?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

并介绍用字母表示:1 t=1000 kg。

2、联系生活,理解新知。

(1)小活动:先了解自己同桌的体重,在背一背,说一说感受

(2)举例说明生活中有许多物体要用到质量单位吨。

(多媒体出示) 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的意思,教师进行补充。

(3)让学生再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分析。

三、综合应用 ……此处隐藏847个字……中哪些物体的`质量单位要用吨。教材中的例子让学生看一看,第一幅图的意思是这座桥最多能承受“50吨”的质量。

4、练一练。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吨的质量单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指导完成课本第22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曹冲称象”的故事情境图

2.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讨论曹冲为什么要以用这个办法称象。

3.请你计算这头大象有多重。

4.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目标:

1、会认“啦、梅、蛙、睡”等11个生字。掌握“虫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养成“边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

3、借助儿歌了解小鸡、小鸭、小狗以及小马四种动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等冷血动物要冬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游戏铺垫,揭题激趣

1、开展画手印的游戏。老师谈话:“小朋友爱画画吗?上课前,老师先请小朋友根据要求,在白纸上画一画自己 的小手掌印。”(共画三幅手掌印:1、五指并拢:2、五指张开;3、大拇指分开,其余四指并拢。)

2、揭题谈话: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盖在大地上,瞧,这就是雪后的大地!(出示雪景图片)在这美丽 的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学生读课题《雪地里的小画家》。

3、鼓励学生根据课题质疑。(教师板书问题概要:1、谁?2、为什么?)

二、阅读探究,感悟理解

1、初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生字,读对课文;2边读边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2)读后反馈,结合训练:1用“有……有……有……还有……”的句式说说雪地里的小画家指的是谁?(板画动 物图片)2比一比,下面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A、雪地里来了小画家。

B、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理解词语:“一群”积累新词:“三五成群”)

2、再读探究。

过渡语:小朋友的学习还真有效率!接下来请大家再一次去读读课文,要求还是边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称这 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1)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个人学习成果。

(3)读读议议,感悟理解。

1、用“因为……所以……”的句式从不同方面说说为什么称这群小动物为小画家?

2、重点句朗读指导:第三句话读时稍快,语调有起伏。第四句话朗读时突出“几步就成”。

3、讨论一:小动物们为什么能画出不同的画面呢?(学生联系课前游戏说一说,然后完成文后练习“读读连连”。)

4、讨论二:为什么小青蛙不参加画画呢?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下列句段,进行阅读拓展。

冬天到了,天气寒冷。有些动物为了保持体内温度,开始了长时间“睡觉”,这就是动物的冬眠。常见冬眠的动物 有:青蛙、蛇、狗熊……

三、课堂总结,学习生字。

1、引导学生说说阅读课文时应“边读边思考”。

2、教学生字。

1读对生字;

2记一记“蛙、睡”;

3比一比,口头组词:

月()儿()同()我()力()

用()几()洞()成()为()

四、教学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谁? 为什么?

小鸡图-------------- 竹叶(图)

小狗图-------------- 梅花(图)

小鸭图-------------- 枫叶(图)

小马图-------------- 月牙(图)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自读课文,能自主地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一个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

3、培养乐于助人的真诚情怀。懂得“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和“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的道理。

【重点难点】

学会自觉地在字里行间体会文章真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九条,(指“要诚实……”几个字)这里告诉我们什么?(小学生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人不好)可生活是很复杂的,并不是书上的几句话就能概括得了的。

有时欺骗并不会遭到谴责,也许反而会得到感激,比如我们将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一场得到感激的欺骗。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交流:你发现了谎言了吗?

残疾青年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

二、细读课文

1、过渡:对,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言,其实会读书的同学能从课文中就发现蛛丝马迹,会发现摊主的心思,再读读课文,好好找找看。可以圈点关键地方。

2、交流:

⑴ 他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

(“一愣”为什么?“一亮”又说明了什么?)

⑵ 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道……

(为什么“茫然”?为什么要“命令”?)

⑶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摇着轮椅,想阻住我的去路, “你放下!等碧云来提!”

(为什么“急”?从“拼命”“想阻住”可以看出什么?)

3、他这样的煞费苦心又赚不到钱,为什么还要这样费尽心机?

(为的是让我能读到书。)

4、你觉得“我”体会到他的良苦用心了吗?从哪看出?

(第13、15节的两次哭。)

5、小练笔:

那夜,静悄悄的,只有偶尔传来几声小虫子的鸣叫,一切都和往常一样。只有我躺在床上,辗转难眠……

6、过渡:这时候,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从摊主这善意的谎言中,这虚设的“那匹马”的背后,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三、感情朗读

真会读书!但真正会读书的人不仅会读进去,还要能读出来,读出什么来?读出感情来。这件事是“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发生的,可是现在想起来还是历历在目,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可见情之深意之切,如果我们能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通过朗读把他的情感表现出来,那才叫会读书!文章很长,这样吧,自己先取一段认为最能打动你的文字来读读,先练习练习。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相机评点。)

四、情理交融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读有所悟,就是说要读出道理来,悟出人生哲理来。你们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明白了什么人生道理?

(指名说。)

我也像大家一样,运用我的密笈悟出了这样的道理:

1、放弃自己的一点私欲,能够成全一个美好的愿望。

2、每人一点点善意的付出,会给这世界增添许多美好和欢乐。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