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哨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31 13:29:04
麦哨教学反思

麦哨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麦哨教学反思 ,欢迎大家分享。

麦哨教学反思 1

1.课前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2.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可直接从课题设疑,激趣导入,然后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有所感悟,接着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最后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课题导入,可让学生在读过阅读提示后,针对课题质疑。如“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作者怎样通过麦哨反映出了今天乡村孩子的生活?”好奇心引导着学生,使学生充满乐趣,认真读书。

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小组讨论,解决由课题产生的问题,交流体会,教师要指导学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乡间景色的美丽亲切,孩子们玩耍的内容多么地贴近自然,形式又是多么的丰富多样,而感情又是多么的热烈,正如同欢快柔美的麦哨那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传承久远,同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找出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的读给大家听,并说说喜欢的理由,并摘抄下来,达到积累的目的。

3.多读,是品味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味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本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欢快柔和。

4.朗读时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的”的“似”的声母读翘舌音,“剥开”的“剥”读bāo,“黑白相间”的“间”读四声。

5.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可推荐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麦哨教学反思 2

每次读这篇文章的时候都会陶醉在这份田园风情中,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三次试教,我力求透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创设文中的情景,上出美感,上出诗意。

一、创设美的情境

在作家陈益先生的笔下,这是一方沃土,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孕育着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可是我们的孩子们很少看到田野,即使见过,也未必见过五彩缤纷的田野,更不用说产生如此丰富、喜爱的情感。前两次试教够感觉孩子们没有生活体验,单纯靠纯美的文字不能使孩子披文入情。所以这次在上新课前,我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并且设计自学提纲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广泛的了解农村的风情风貌和农村孩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场景,激发他们的情感。

在整堂课上,我以课文的主情景图作为背景,力求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文本内容,给孩子们展示五彩斑斓的田野图画,展示丰收在望的麦田图,以及丰满的麦穗的特写图。这些形象生动的画面不仅激活了孩子们内心的美感,更为孩子们理解语言文字,感悟文本之美,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

二、营造美的氛围

这篇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开头设疑。接着重点描写了湖畔割草的孩子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他们游戏的情形。最后再次以欢快柔美的哨声作结。全文首尾呼应,行文流畅,意韵悠长。我也想创造一个麦哨萦绕的课堂,在此中引领孩子们感悟语言文字。

我从课题麦哨引导到学习直接写麦哨的段落,通过读读、吹吹,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欢快、悠长。接着,“寻着声音走进田野”,欣赏了田野优美、喜庆的丰收美景后,我这样说道:当这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田野展现在我们眼前时,无论是谁都不禁会用麦哨吹奏起心中的赞美之歌,你听——生读第一二自然段。在分享孩子们喝着天然的茅茅针的快乐时,我这样描述道:在这样悠闲的时刻,孩子们又吹起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抒发心灵的快乐。引导学生读七八自然段。整堂课从哨声起,又从哨声中结束,洋溢着浓郁的乡间生活情趣。

这样的设计将麦哨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不仅使我的课堂节奏首尾呼应,流畅舒缓,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孩子们,麦哨声中就包含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无拘无束的生活,包含着他们的笑声、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在文末,这“欢快,柔美”仅仅指麦哨吗?孩子们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品味美的语言

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排比比喻、拟人手法运用得形象传神,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细细读来,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本、领悟文章内涵的蓝本。

我把品味文字的重点放在田野美景这块。设计了三个层次。先是通过圈画词语,读读这些词语,感受色彩的美感。有的孩子说:田野里五彩缤纷。这儿还是红的,那儿就变成黄的了。还有的孩子说:田野像个魔术师,才短短几天就发生了改天换地的变化了。接着抓排比句,享受田园丰收乐。最后重点品味麦穗段,主要是利用插图来帮助孩子咀嚼品味文字。我出示了一株麦穗的特写图,问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一位孩子这样说道:我看到麦穗长大成人了,变得丰满了,它非常自豪。还有一位孩子说:麦秆直着腰托着麦穗,可是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它的腰呢。这不就是对“擎”字的感悟嘛,我立刻接道:是啊,句子中的“擎”字不就表达了麦子的自豪和献礼般的郑重。我又利用插图启发学生想象“微风拂过,麦穗轻轻晃动身子,你仿佛听到什么”,孩子有的说:我看到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像在向农民伯伯致谢呢。有的说:麦子穿上了金黄色的衣服,可开心了,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还有的说:丰收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我这样点拨道:是啊,这齐刷刷的麦芒就是五线谱,这颗粒饱满的麦穗,就像一个个音符,吹奏着欢快的丰收歌。让我们也来抒一首赞歌。孩子们纷纷举手,有声有色地读,有滋有味地品。在表达中,学生的情感与教材的情感进行碰撞、交融,学生入情入境、活跃而投入,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生机与智慧,语文课也就上出味来了。

四、编写美的生活

在整堂课中,我带领孩子欣赏美图,品味文字,朗读抒情。而最能引起孩子共鸣的是乡间的游戏生活。乡下孩子们的游戏跟我们的不同。他们因地制宜,玩得都是天然的游戏。他们不需要陀螺,不需要纸牌,在草地上随便打几个滚,和伙伴们摔次跤,或去河里游一圈,就能快乐好一阵子呢。所以让孩子们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编写乡村孩子在草地上的游戏过程,让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孩子们写的可优秀了。如有的孩子写道:割完草,孩子们立刻在草地上快乐地玩耍起来。看二胖和铁蛋在摔跤呢。两人憋足了劲推着对方。看二胖的额头上冒出了一层密密的细汗,脸蛋涨得通红。妞妞在一旁快活得直拍手叫好。这练笔让孩子们参与生活,深刻感受乡下生活的特色,是一次极有意义的练笔,又丰厚了文本。

在这堂课中,孩子们读得很多,形式也很丰富,有齐读、个别读,男女生读、引读等,但是孩子们在读的效果上,水平没有得到提高。孩子们情感十分充沛,可却不能借助朗读表达出来,这真是一大遗憾。究其原因,是由于我的 ……此处隐藏10001个字……快的童年生活。这里需要重点落实的是感受孩子们纯朴、欢快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上完后,我细细的回味了整节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有如下感受:

1、总体氛围创设的比较好,学生通过看图、读文、想象再朗读的过程,已经能够入情入境地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乡村孩子的纯朴可爱。

2、知识点的教学比较扎实。学生在自读自悟,做批注,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提升了感悟能力,能抓住几个排比句、比喻句、作比较的句子,深入展开教学。通过读将孩子们比喻成月季花,感受到了孩子们活泼、可爱的形象;品读描写孩子们游戏情景,从游戏内容上感受他们的活泼与顽皮;用具体情境中与自身生活经验进行比较,体会了乡村孩子不一样的率真与自然。点点滴滴的细节中,无不渗透着孩子们的欢快!这份欢快不仅是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更离不开所处的生活环境,进而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田园风光中去。使学生不仅能自己入情,更能体会作者的情感。

3、课件的使用还是很有收获的。我精心选择了部分非常贴合课文内容、富有美感的图片制作成课件,缩短了学生实际与文本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情境。

我原本是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读书解决问题,欣赏感悟语言,但是,自己在课堂中有一些环节处理的不好,因此使得课堂容量太大,个别环节又没有落实到位:

1、时间的控制不是很好。开始部分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播放《捉泥鳅》的歌曲、画面,启发学生谈话耗费了太多的时间,占用了后面学生读中感悟,汇报交流的时间。其实读了课文,看了图片,学生是有很多感受想表达的,但由于时间关系,这一重点内容只抓住了一些重点句段。如果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充分的想,放开说,美美的读,我想学习目标中的感悟积累语言就更有实效性了。

2、教学环节有重复、不精练的现象。在让学生初读把握了课文主要内容、感悟了课文最后一段的基础上,我应顺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品读其他段落中优美的句子,不应该再出示阅读思考题,禁锢了学生思维,也为夯实这一教学内容赢得足够的时间。同时,学生在深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后,也会对“麦哨”由开始粗浅的认识到是大自然风吹麦浪发出的一种美妙的声音的深入认识。

3、如果课后再能拓展一篇和课文内容相似的小短文让学生阅读,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我想这会深化本课课文内容,也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为本单元习作也打下了基础。长时间这样坚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一定会有很大提高。(我在第二课时进行了这方面的训练)

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了自己在阅读课文教学中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没有把学生放开,角色的定位和把握、教学环节的精妙设计等都还需细细钻研和揣摩,这将是我以后教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麦哨教学反思 13

《麦哨》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选学课文,文章一共有8个自然段段。课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采用前后呼应的形式,写了孩子们欢快、柔美的麦哨声。课文中间的4个自然段则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4幅乡村孩子快乐生活的场面。我被那一幅幅温馨和谐的农村生活场景感动着,被那一句句诗一般的语言感染着。

本文内容浅显,写景意境清新,写人童稚纯朴。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因为,多读是品位语言的最佳方式。有疑问时读,多读茅塞顿开;有感悟时读,多读理解深入;品位语言时读,多读朗朗成诵。

“麦哨”的声音是课文的线索,紧扣文题初读课文,能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其后,让学生联系文中“和、应、欢快、柔美”等词对 “呜卟呜卟”的麦哨声展开想象,能有效把握学习语言的本质性目标。同时,那欢快而柔美的麦哨声在课堂里吹起一股清新的风,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田园之中。

以“欢快、柔美”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读悟,能有效地延续第一层面对“麦哨”的解读,把握课文的主旨,寻找到解读感悟的突破口,并搭建起一个有效的学习空间。在学习中抓重点词句品词想象,使学生对语言的感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从而真正品味到文本语言所流淌着的浓浓的情趣。

麦哨教学反思 14

我们的教学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服务,包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习技能的掌握与熟练、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等等。我们在提倡人文、感悟情感的同时,不能否定工具、忽视语文文字,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才是语文教学的完美。在《麦哨》一课中,我把语言文字的训练落到实处。如:课堂教学一开始,让学生大家注意“和、应”的读音,作者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排比、比喻、拟人),我在教学这修辞手法时进行句式练习,让学生体验它们在文章中的作用。讲排比句,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来体验。课堂中我让学生抓重点词句深入感受田园风光的柔美时,联系《桂林山水》中的排比句学习。这些不仅渗透着教师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还落实了知识点。板书也对文本起了提纲挈领的效果。

我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看到的景物。这些语言文字的训练,都是立足于教材,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的,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

在教学中,通过美的情境和美的语言,陶冶学生美的情操,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文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图,同时,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极富特色,如“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源于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我把教学的重点落在了田野美景上。先通过学生自主圈画表示色彩的词语,感悟色彩的美,再抓重点词“擎”来体会丰收的喜悦。情境美与语言美融合一起,激发了学生热爱乡村、热爱语文的情感。

四、注重读写结合的能力

在理解和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语言规律,并熟读积累,定能使文本丰富的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灵。另外,作为本单元最后一课的学习,引入拓展阅读,尝试写作练习,把学习的视角引向了广阔的天地,使得文已尽,而学无尽、意未尽。最后以一首小诗来感受学生的诗情画意。孩子们用最质朴的语言,展现了乡村风情和特色,这既是一次有意义的课堂练笔,又是对文本的丰厚。23麦哨教学反思

麦哨教学反思 15

《麦哨》是新课程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选学课文,文章一共有8个自然段段。课文的1、2自然段和7、8自然段采用前后呼应的形式,写了孩子们欢快、柔美的麦哨声。课文中间的4个自然段则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4幅乡村孩子快乐生活的场面。

教学中,我先从已有的知识积累入手,帮助学生理解课题。通过分别给“麦”“哨”组词,使学生自然地理解了“麦哨”的意思。接着以培养学生语感为出发点,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表达。学习1、2、7、8具体描写麦哨的段落,以读好“呜卟,呜卟”的麦哨场声为入口,引导抓住课文中“忽高忽低,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此起彼落”等词语体会这欢快、柔美的麦哨声。同时又通过回答第2、8段的问题引导学生一问一答朗读,达到在诵读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目的,同时又在一问一答的朗读中体会课文问句的作用。最后在整体回归中欣赏课题《麦哨》,感受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感受结尾“传得很远很远……”的意味。但是课上下来,自我感觉学生没读够,没读好,也没说够,没说好,留下很多的遗憾。

《麦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