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时间:2024-08-28 13:29:05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

《观察物体》,设计意图是,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能观察2~3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观察4个小正方体摆成的物体。在学习活动中,多次让学生参与观察活动,鼓励学生能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进行摆物体的活动,发挥各自的想象力,探索不同的拼摆方法,从而使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更为充分的锻炼。在观察、比较、实践中,帮助学生进一步积累经验,从而深化对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施,形象直观地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从上课的效果来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学生在语言描述上还欠缺,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不强,以及我的教学语言组织得不够简洁,严密。

一、重组教材

教参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例题和想想做做1-2,但是如果就这些教学内容,整节课就显得比较单薄,没有训练的深度和广度。现在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不再是教教材,所以我增加了这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学例题和想想做做1-4,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正好是一节课教学时间,比较充实。另外对书上的题目进行了改良,例如想想做做3,书上原来是从上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

我把它改成了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正方形,一字改动,提高思维的难度,调动了整个教学气氛,原来只有三种摆法,改了一下就有8种摆法,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练习的层次性

争对以上的教学内容,如何有机的结合,使之浑然一体,我在教学设计上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首先我在进行例题教学时,让学生在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正面,侧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正面、侧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想想做做2),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1),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想想做做4),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三、教学语言的描述

在教学语言的描述上,本节课我力求做到了语言规范,在学生上台用教具摆物体时,尽量在语言描述上表达得清楚,如:三个小正方体横着摆成一行,然后把一个小正方体摆在左边小正方体的前面,从视平线上观察物体的三个面……

四、学生的操作

对于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每个学生我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五、尊重个体差异

对于根据指定的视图要求拼摆出相应的物体,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然后小组交流,启发想象,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七种摆法,第八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没有让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八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2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教学目标定位为: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上面、左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同时通过转动物体,让学生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面。

一、激趣导入新课。

在教学一开始,我引用了猜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自然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板书时有意将“物体”的“体”字写错,让学生发现问题,当学生发现时,及时表扬,并且要求学生观察物体要仔细,为仔细观察物体作了铺垫。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二、在探究中发现

通过出示对面是相同颜色的长方体盒子让学生观察,让学生知道观察物体时,一次可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物体的两个面,还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一次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在次基础上认识无特殊标记的物体的正面、侧面、上面,并强调它的正面是正对观察者的这个面;通过观察小药箱,并让学生摸一摸,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知道像这类有特殊标记的物体,它的正面是固定不变的。

通过课件形式,出示学生经常看到的车,要求学生说出是从那个位置拍摄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操作中感悟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形状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先让学生了解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柱体和球体从正面、上面和左侧面看到的形状,并且课件演示,加深记忆。在学习一个物体的基础上,学习两个物体放在一起从不同面去观察,并且将观察到的图形在说出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四、新知运用,激发兴趣。

通过填空、连一连、猜一猜形式,及时巩固新知。采用小组合作法,帮助突破教学的难点,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两个物体会得到什么样的图形。采用猜一猜的游戏活动来拓展本节课的知识,我发现这个互动参与式的游戏,学生都很喜欢。看似游戏的教学设计,其实是一种灵活的练习方式。

五、教学不足。

通过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不足之处:

1、考虑问题不周到,预见性不够,未预先试课件,由于电脑和投影屏幕比例的不同,在教学过程中,才发现课件的长方形变成了正方形,圆形变成了椭圆形,课件图形的变化,与教学设计所想不同,导致实物观察和课件演示不一致,学生不易理解所学的知识。

2、教学语言不精练,表述不够准确,学生掌握知识难点不易突破。

3、教学环节时间分配不合理,整节课时间出现前松后紧,教学环节时间的把握不到位。从而导致教学时间不够,出现了拖堂情况。

4、处理 ……此处隐藏8255个字……状不同,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

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三、练习设计更有层次性

首先,在探究红点问题时,先让学生摆一摆,从前面面,右面,上面进行观察,把观察到的形状画在表格里。然后交流发现,得出不同形状的物体,分别从前面、右面和上面看,看到的形状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接着我安排了连线练习,这部分是使学生沟通视图与物体的联系,然后观察三个不同的物体,提高了观察的要求,要求:形状相同的画一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画三个图形。马上给出许多不同的物体,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面,以上练习只是根据由4个小正方体摆成不同的物体来观察形状,深化了实物与视图关系的认识,发展了空间观念,这部分内容教学较简单,最后我练习了根据视图来摆出不同的物体,这部分知识相对较难,这样设计练习有坡度,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由易到难,由浅到深。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3

在这次镇小班化数学赛课中,我选择了第八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进行参赛。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1、通过实际观察、比较,能正确指出被观察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面的个数是不同的。2、在观察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判断、辨认活动中,发展数学思考。3、在活动中培养学习数学的热情,以及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现在赛课活动结束了,结合专家的点评,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觉得自己的课堂还是少了一些小班味。这次赛课是以小班化为主题的赛课,因此课前我对照小班化教学规程就已经进行了一些思考:如何进行小组活动?小组活动中如何体现分工明确?原本我是想在“拍照”环节设置一个四人小组的活动,分工合作,三个人每人完成一项拍照任务,最后一个人在反馈时总结发言。可是我又觉得我这是一节观察活动课,小组围坐不利于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最重要的是我觉得每个同学都应该亲自去观察,通过自己的观察思索来获得直接经验,而这种分工似乎会减少观察机会。于是这次活动被我改成了同桌合作。其实现在想来两人合作也存在很多劣势,如合作的优势发挥不了,发现的信息较为单一;两个人不存在明显的分工,只注意说自己的,忽视了听等等。看来小班的路还很长啊!

其次我觉得上课要注意细节。本节课中,多次小结都是我自己进行的小结,就像专家讲的较为粗糙,以至于全课小结时,学生说的不深入,不完整。以后的课堂上要多引导孩子们自己小结,要让孩子不光懂,还很会说。

比赛结束了,但每一次上课都是一种积累,我会继续加油!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4

《观察物体》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资料,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体验中明白在不一样的位置观察到物体(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不一样的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拿到这个课题的时候,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思考:如何创造贴合学生实际的观察环境?如何把握学生观察物体的层次?又如何设计观察操作活动呢?

鉴于自我这三点思考,我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要全面了解物体的特征,多角度观察,并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地确定观察者的位置。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本事,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渗透全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3.培养学生初步的倾听习惯。为实现教学目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我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点:

1.小组合作学习

新教材强调“以人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所以,我采取了4人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给每个小组准备5-6块积木,然后让学生分几个层次进行观察:①从前面观察形状不变;②从上头观察形状不变;③从侧面观察形状不变。始终围绕“让学生自主参与,深刻体验”这一宗旨,将学生单独学习和小组合作结合起来,增强他们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历新知探索的全过程。

2.优化教学媒体

我注重采取多种教学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在选择教具方面,我利用了自制课件和实物投影相结合,创设一些生动趣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具选择上,我选择了学生幼儿园玩过的小正方形积木为小组学习的工具,引导学生有层次、有目的地搭图形,并进行观察,还经过实物投影让学生演示来进行眼力大比拼,巩固新知。我发现:正是这些媒体有机的结合和恰当的选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进取性高涨,创新的火花也时时迸发。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

这是本套教材安排的第一次观察物体的教学,主要是提供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特征明显而且结构比较简单的物体,引导学生从前、后、左、右等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初步掌握观察物体的方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也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图形与几何部分的其他内容提供帮助。这节课要让学生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在实物与相应视图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由学生比较熟悉的《盲人摸象》的故事导入使学生对本节课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接着又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小猴四个面的不同照片,和教室前、后面以及校门内外的照片,让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这节课,我准确把握了教学要求,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做到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数学是一种工具,一种将自然、社会(课前让学生熟悉合作学习的方式,渗透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及位置的概念,为今天的学习作准备。)运动现象法则化、简约化的工具。

这节课是第一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学生感到新奇,觉得好奇,也带了点兴奋,如在课前能让学生熟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并渗透前、后、左、右等方位词及位置的概念,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天的学习作铺垫。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